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,自幼喜欢研习《周易》,遍读古今易学著作,立志弘扬易学文化。于198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,散文随笔及短篇小说以文笔优美、隽永哲理见长,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青年刊物中坚作者,其作品《爱如灯盏》、《母爱的力量》等广为流传,散文作品多为《读者》、《青年文摘》等转载,短篇小说《玉》迄今已入选十余种文集。2008年起转入长篇小说创作,出版有长篇小说《做局》长篇小说《商道密码》获新浪第六届原创文学大赛晋级奖。 2009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《周易大师》,在网络获得超高人气。另著有官场小说《做局》等。
所谓的最权威的周易大师,那可多了去了,没有任何一个周易大师不说自己是最权威的,呵呵,你要是一个一个都算了,这辈子就不用干别的了
我所知道的,全国比较有名的是 邵伟华(泰斗),李涵辰(易圣),苏民峰(天师)麦玲玲(天师),胡一鸣(宗师)
还有张大文(老师),公孙虬(大师)
邵伟华80多岁了,平时深居简出,你接触不到,很多测算都是其弟子以他的名义代劳的,所以近几年名声很不好,李涵辰?你找他他都懒得理你,忙着呢,苏民峰,麦玲玲,胡一鸣在港台地区,你很难接触到
就只有后面两位了
要是说权威,我不敢说谁最权威,但是张大文跟公孙虬绝对是他们这些人最讲诚信的周易大师,他们之间的不同是公孙虬从来不收费的,他作为台湾风水123的版主主要是以研易为目的,易德高尚,易学修为也不一般,经常在论坛免费指导他人,只是他的论坛是台湾的网,大陆这边限制,不是很容易能登陆进去!~
而张大文老师是专门做有偿预测服务的周易预测师,但他与很多预测师不同的是,在他收费之前,先要给求测的人测算以前的一些事情验证准确度,之后求测的人决定是否愿意付费,而且收费也不高,几百元而已,我是去年经过朋友介绍找他测算的,到了今年很多他测算的事情都实现了,帮了我很大忙,而我得花费也是区区几百元而已,你可以县到他的网站上看看去:www.yhzseer.com
首先 刘大钧,其次李涵臣算一个,其他的诸如张志春、冯化成,港台的钟义明、林国雄等等。
《周易》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,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,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。《易经》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,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事实也是如此。孔子就说过人们“日用而不知”。今天,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,某某人又变卦了,或者扭转乾坤,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,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《易经》里来的。
《周易》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(易,诗,书,礼,乐,春秋)之首。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。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。
《周易经》研究被称为《易经》或“易学”,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。《汉书·儒林传》记载:“孔子读易,纬编三绝,而为之传。”上下五千年,《易经》代代相传,释家林立。许多学者皓首穷经,考证训诂,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,蔚为大观。
《周易》研究流派纷呈。他们互相争鸣,互相否定,也互相吸收,取长补短。春秋时期,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,取象说,取义说,吉凶由人、天道无常说。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。汉代有象数之学(卦气说,五行说,纳甲说),魏晋唐时期称玄学。宋明时期,又出现五大学派:理学派,数学派,气学派,心学派和功利学派。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:一派是儒家,一派是道家。儒家重乾卦,重阳刚。讲“天行健,君子自强不息。”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。道家则重坤卦,重阴柔。讲“大道若水,弱能胜强。”强调精神自由,以无为顺应自然,追求天人合一境界。儒道两家都从《易经》发展而来,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皆发源于青藏高原。
《易经》的科学内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尊敬。易学研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显学。尽管如此,《易经》里仍然有许多不解之谜,连孔子和朱熹都竟告阙如。
论语述而篇,孔子云:「加我数年,五、十以学易,可以无大过矣。」孔子学易至于韦编三绝,积功力久,发此感慨,再给我五年或十年,在易上更加深入,可以减少犯大的过失。学《周易》贵在能「知几」,机者念头起动几微之间,心念一动即加以察觉。学《周易》可以趋吉避凶,在念头起处即是非分辨得明,使灾祸有一点端倪时就及早调整心念行为,让灭祸消弭于无形,自然能趋吉避凶,远离大灾大祸。上等智力的人学周易,可以进一步学形而上之道。
「无大过」的大过指的是什么?就普通人而言,不是有心犯罪,而是误犯,例如过失、损人等。若就修道的人而言,凡是心不在道,就是大过或无意中说了不合道理的话,或无意中做出令人恼恨的事,就是大过。
孔子曾说:「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敏以求之者也。」生而知之者是天生圣人,圣人方能无过。孔子自认是经过好学而知道圣人之道,既是修养学习来的,偶而难免也会犯无心之过。学周易穷理研几,在心念几微处用功,一生不好的念头,便立即制止,不让这一个恶念迁连不断,现于行为,故无大过。在易系辞下传,子曰「知几其神乎!」「几者动之微,吉之先见者也,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。」研易就在精微处用心,最精微的地方莫过于念头,在念头处观察。孔子门生中唯有颜渊接近研几的功夫,系辞下传,子曰:「颜氏之子,其殆庶几乎!有不善未尝不知,知之未尝复行也。」所以孔子曾对鲁哀公、季康子提起在所有学生中,就属颜渊最好学,他有知几的功夫,能察觉到念头的起动,一有过即时制止,所以能「不迁怒、不二过。」
学道之人先学无大过,进一步连小过也要除去。常人一举一动多有犯过。若学着观察念头,恶念一生即予制止,久而久之,可以少犯大过。儒家的经典礼记首篇「曲礼」是记载委曲说礼之事,食、衣、住、行,各种生活细节都订有规矩,若一举一动不违背「曲礼」,也可以少犯一些过失。
《易经》是中国哲学的根源,是伏羲氏仰观天文,俯察地理,近取诸身,远取诸物,长期观察的结果。他体悟得天地人事现象背后的隐约轨则,他发现在无穷变化中有一不变的太极,由此而生两仪,两仪再变生四象,四象演化为八卦。再经周文王、周公、孔子等圣人的发扬诠释,使得蕴藏无限究竟智能的易经,后人可以一登堂奥,一窥天地之妙。我们只要依经文玩占观象,从中温故知新,也能领略天地人事间的道理,掌握心念行为,一一复归于礼,自可趋吉避凶,克念作圣。
《周易、易经》是自然规律科学技术应列为中国古代重大发明之一。文中说道:中国古代应该有五大发明,过去大家只知道造纸术、指南针、火药、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,却偏偏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智慧发明,就是《周易、易经》智慧的重要发明。华夏文化精深,源远流长,璀璨多彩,四域生辉,在这大海般辉煌灿烂的文化宝藏中心,绽放着一朵奇葩,散发着奇光异彩,以至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,它就是《周易、易经》。
买本书自学,
网络上学,
拜师学艺。
如果想占卦可以学习邵伟华的书,他的还是比较实用的。
不过周易是基础,如果真想学的话,可以把周易熟读,最好背过。就像证明数学题的定义和定理一样,周易在预测起卦占卜中属于定义和定理。只有基础打好了,配以起卦的辅助书才能理解。如果想真正学会是很难的,也很少有学会的,有些民间的预测算卦高手多是学了一个方面,所以你也可以专门学一个方面,比如六爻预测等。